開山路3巷
13年沒進去
當年原本有住幾個老人的一排懷舊老宅
現在很破舊
只有中間兩戶一樓打通成文青店
旁邊兩三戶因屋頂沒了
還搭了簡單鐵皮屋頂
想必也是要讓那些浪貓有得遮風避雨吧
不知歷經幾代子孫的老房子
每戶的繼承人應該很多
但坪數都很小
即使有人願意一戶一戶收購後拆除重建
有車的家庭只能開Nissan March 大小的車子進入巷內
有人說等都更吧
就像中西區很多老宅老部落已改頭感換面
如煙波飯店及身邊公園一帶
10年前騎單車帶小布去過
一堆木屋破得像鬼屋
後來都被拆了
就可能是一一收購後的結果
都更啊
天龍國人提到老屋時腦裡只會出現這個詞
想到就喜孜孜的
但台北市是地少需要蓋大樓的都更
跟台南市周邊因繁榮需改變的都更不一樣(農地工業用地變商業用地或住宅用地)
最普遍作法是在某小區域內一戶一戶收購後拆除重建
比如健康路的三星世界七層公寓約兩百多戶的占地可以拆除重建更高樓層的
比如跟老妹討論到外公生前給老媽的那間房子在地界的另一邊就是公園
是那房最大優勢
若想有所作為
就將旁邊的三戶老屋包括巷口阿姨那戶買下(老屋都以地價賣)
然後改建成出租套房
不過這只是想想尤其所費不少何況也不年輕了那麼累幹嘛
另一個例子
很受年輕人歡迎的友愛街旅館就是這樣來的
旅館蓋在小巷內
從永福路的車輛進出入口則是拆除巷內幾戶老宅來的
自己的路自己開
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